开云网页版界面·开云(中国)建院7月25日讯(管理工程学院 宁钰球)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7月17日至23日,我校“桂香茶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团赴苍梧县六堡镇塘平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桂香茶韵”实践团出征合照
探寻六堡茶香,助力乡村振兴
走访调研,探寻茶旅融合。实践团抵达六堡镇塘平村后,与塘平村村委进行座谈。会上,塘平村村委向实践团介绍了塘平村的整体情况及当地特色产业六堡茶的发展状况。双方就如何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深化茶旅融合及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展开探讨交流。实践团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新思路。

实践团与塘平村村委座谈
座谈会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分小组到村民家中进行走访调研,实地了解当地农户茶业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深化茶旅融合提供重要支撑。

实践团入户走访调研
为更好地了解六堡茶文化,实践团来到位于六堡镇具有千余年历史的茶船古道发源地旧址,实地寻访茶船古道贸易的历史底蕴。茶船古道是六堡茶文化的集中表达,体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实践团寻访茶船古道
深入茶园,感悟农耕文化。实践团成员腰挎茶篓,深入茶园,帮助茶农采摘茶叶。在茶农的指导下,成员们学习到了六堡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两叶,采摘时不可紧捏、紧压,以免芽叶破碎,既要保证摘下的芽叶完整,又不能伤害到茶树。弯腰、伸手、采摘,一次次重复着相同的动作,队员们体验了农耕生活的辛勤与耐心,品味了收获的乐趣。

实践团帮助茶农采茶

实践团在茶园合影留念
品味六堡茶韵,传承非遗技艺
实践团参观了六堡镇黑石山茶厂,了解制茶工序和流程。在茶厂,实践团重点参观了茶仓的茶叶仓储设施。工作人员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仓储存放原理,让实践团对六堡茶有了更深的认识。


工作人员介绍制茶工序及茶叶仓储设施
在黑石山茶厂,实践团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韦洁群大师。韦洁群大师与实践团成员亲切交流,分享了自己与六堡茶的故事。50年来,她坚持传统纯手工制作“原产地、原茶种、原工艺、原生态、原仓储”的六堡茶,还原出最真的味道。她说道:“老祖宗的东西总得有人去传承,这一辈子,我就坚持做好这一件事情。”在“商业”和“情怀”中,韦洁群大师并没有随大流而改变自己的初心,50年坚守古法技艺,任众声喧哗,初心不改。

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韦洁群大师的分享

实践团与韦洁群大师合影留念
在韦洁群大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了晾青、杀青、揉捻、堆闷、复揉、烘干等古法制茶技艺工序。“杀青时一定要控制火候,茶青下锅后,要先焖炒再扬炒……”“揉捻时要用手掌心轻揉,不宜加压过久……”韦洁群大师一边细致地讲授其中要领,一边手法娴熟地进行操作示范,实践团成员认真地跟随韦洁群大师操作。从茶青到成品茶,层层工序,让实践团成员对古法制茶技艺有了更深的认识,加深了对六堡茶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让大家更加珍惜每一杯香茗背后的付出。


实践团成员体验古法制茶技艺
打造特色课堂,赓续传统文化
活动期间,实践团以“传统文化润童心,中华经典共传承”为主题,面向塘平村少年儿童群体开展了茶礼仪、茶诗文诵读、二十四节气手势舞、二十四节气非遗手工竹编画、手工茶杯垫等系列特色课堂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滋养少年儿童成长,坚定文化自信,助推青少年赓续传统文化。

开展茶艺礼仪课程

指导茶诗文诵读

开展二十四节气手工竹编画制作

开展二十四节气手势舞教学

开展手工茶杯垫制作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增长了才干,锻炼了技能,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青年一代的参与和努力。他们表示,今后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一审一校:韦植巍
二审二校:何丽梅
三审三校:黄媛媛
编辑:韦植巍